目前分類:鞋業概論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生活型態改變對產銷模式的影響

    相較於過去,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繁華、安穩又富庶的年代,1989年網際網路的誕生,串起了全世界,簡單地說,網際網路就是將全球各地的電腦連接起來,藉由某些電腦提供資訊,而讓其他電腦可以讀取資訊。(楊哲男、許瑞明。2003。網際網路的誕生與發展。科學發展。371期。6~11。)

    台灣4G在2014年5月底開台,4G行動通訊網路的開通正式宣告行動寬頻時代的來臨,即使不用坐在電腦前,我們亦可迅速遨遊於網路的世界,讓我們都成為網路世界的公民,行動網路也讓電子商務有了更爆炸性的發展。過去數百年來生活型態的變化都不如這20多年來的改變,這個世界的變化快得超乎我們想像。

    在這20多年裡,網路的興起帶動了科技的迅速發展,手機、電腦、平板相繼出現,讓資訊的取得變得更加容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因為網際網路的發明,巨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也大大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模式,更讓傳統的產銷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以下將依各生活型態的改變對產銷模式的影響進行說明並進一步探討中小型鞋企未來發展的新契機:

壹、溝通方式的改變與社群網站的崛起:

    從原始的書信往來、傳真到e-mail再到如今最廣為通用的即時通訊軟體如Messenger, Skype, Line, WeChat…等等,透過視訊,讓遠在數千公里外的人都可在彈指間相見,我們借助科技,讓古人”天涯若比鄰”的念想確切的實現了。

一、自媒體時代來臨

 

Chiara Ferragni 創立了同名女鞋品牌-眨眼鞋.jpg

資料來源:JUKSY捷喜多媒體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商鞋企轉型趨勢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林震岩(2015)表示台商企業面對大陸產業投資環境的巨變,過去的因應之道不外乎就是升級轉型,但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升級容易轉型難,升級包括人力或技術升級等,這些企業平常都已經在進行,轉型方面大概可分為五種,轉內需、轉產業、轉地方、轉回台及轉國家等。

   其研究結果發現,以這5轉來說,只要能夠取得新的技術來源就可以進行轉業。轉內需,台商對大陸市場不了解,往往都是慘賠收場。轉地方(內陸)或轉國家對勞力密集產業來說是不得不的選擇,該研究發現台商對轉回台反而沒有太多的興趣。

   以轉地方或轉國家來說,資金雄厚的大型台資鞋廠如寶成、豐泰興昂等大廠早已將生產基地分散於全球,如中國、越南、印尼、孟加拉、柬埔寨、美國、墨西哥等地,而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商華堅集團也早於2011年至非洲衣索比亞(埃塞俄比亞) 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生產工業園區東方工業園 (邢一行, 2016)。

   然其餘中小型企業限於資金、人力或原經營者年紀大了缺乏接班人等因素,對於生產基地的遷移仍有一定的困難度。且以越南、印尼、柬埔寨來說,也漸步上大陸的後塵,近來工資也隨東協國家興起不斷的升高,排華、罷工、爆動事件亦是頻傳。2016年4月15日更傳出香港上市的台灣企業信星鞋業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陳敏雄先生在越南鞋廠驚傳遭中國籍員工多刀砍死 (台資鞋廠老闆越南遭刺,傷重不治身亡, 2016),可見台商在外地經營管理事業集團的風險實在是頗為巨大。

   反倒以轉回台來說,雖仍有相當的困境仍待業界先進們的突破與解決,但為因應台灣鞋業對於技術創新升級、拓展全球經營版圖之中高階或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於101年委託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設立製鞋產業中高階人才培訓據點。希望透過產、官、學、研合作模式,辦理產業論壇、人才職能缺口分析、就業促進等相關活動,提供系統化、專業化、訓練及就業整合式的整體性勞動力發展規劃與職能提升訓練服務,為台灣鞋業奠定國際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與勞動力。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2012)

   另一方面,現今台灣創意設計產業能量在政府刻意扶植下蓬勃發展,隨著行動網路的興起與普及加之網路電商產業日漸成熟情況下,人們的生活形態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中小型鞋企可借由網路資訊科技的力量進行製程的升級與轉型,以知識經濟的發展取代傳統經濟,回流台灣也許將會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與機會。

 

台灣鞋企發展困境與機會

壹、產業鏈外移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商鞋企大陸經營困境之形成與影響

    過去20多年「全球鞋七成中國製造,中國鞋四分之一東莞製造」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副組長黃健群(2009) 指出,自2007年以來,由於大陸陸續頒布許多新的經貿措施,如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大陸出口貿易面臨很大的衝擊,2008年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加上國際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頻繁,加之國際石油價格持續攀高,帶動塑膠等製鞋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等因素,更讓大陸出口貿易雪上加霜。 (黃健群, 2009)。中國鞋類出口遭到全面衝擊,海外訂單大幅減少,廣東東莞、惠州等地面臨了一波倒閉潮,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市經濟下滑,中國鞋業大洗牌,近一千家中等規模的鞋廠及配套廠倒閉或歇業,溫州、福建莆田等大型製鞋業者也遭到倒閉厄運。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與2011年起的歐債危機不但引發了其整體的經濟衰退且附帶衝擊了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造成全球經濟疲軟消費力道不振。於此同時,國際的消費市場結構悄悄的改變了,人民幣升值,中國內需市場增溫,新版勞動合同法嚴令啟用令勞工工資年年高漲,人口紅利減少,沿海勞動力逐年下降,技術人才鮭魚返鄉自行創業,內陸本地企業興起壓縮了中小型台資企業生存發展空間,而大陸新推行之環保、都市化發展政策對台商之影響更是不容小覷。網際網路興起造成電商的崛起,進而帶動創業風氣的盛行,勞動人口由製造業往服務業移動。而這波由網路帶動科技興起的熱潮讓人們的生活形態也起了非常大的轉變,也影響了許多行業原有的產銷模式。

    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林震岩教授進行的專案研究計畫”104 年度大陸投資環境變遷對台商經營影響及因應建議”中提及台商企業大陸經營環境日漸惡化與艱辛,經營成本不斷飆高的原因是大陸經濟產業結構轉變,豐沛廉價勞動力、便宜土地成本及優惠政策等吸引外資企業等優勢隨之逐漸消失,諸多投資經營條件惡化,薪資高漲,罷工、怠工事件頻傳,再加上大陸企業本身競爭力的提升,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日趨困難,並普遍導致企業獲利大幅下降、投資衰退。 (林震岩、李正文、顏永森、翁儷維, 2015)

壹、全球經濟疲軟與消費市場結構的改變

    2016年8月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報告揭示,目前全球經濟成長步調滯緩,成熟市場貿易疲弱,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可能影響歐洲經濟復甦力道,美國企業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出口及民間投資疲軟,消費力道不振。然而改革開放後的大陸經濟呈現爆發性成長,人民幣升值造成大陸外銷力道停滯,加之歐美外銷市場積弱不振,東協國家及中國內需市場則於此時順勢興起。2015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444萬平方公里、6億人口,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共同體。中國大陸更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故原本依賴出口歐美的台資加工企業被迫隨市場需求的轉變改往大陸內需及東協市場方向進行產品的供給或生產基地的移轉以因應全球消費市場結構的改變。

貳、勞工問題: 工資逐年高漲,新版勞動合同法嚴令啟用

    2014年由於工資高漲,新版勞動合同法強制實施,鞋企倒閉潮再現。中國大陸經濟自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在經濟持續高度成長的同時,其社會環境也不斷的在變化,為了保障勞工的福利,2008年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五險一金」社會保險制度,並在2012年修訂條文。當中包括雇主清查勞工身分、簽訂勞動合約、解雇賠償等條款,同時要求雇主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5險1金」,繳交金額約占員工薪資的40%至50%。此對中國大陸台商而言,無形之中不但拉抬經營成本,而且更是衝擊其經營利潤空間。 (戴肇洋, 2016) 在勞動力成本年年上漲的情況下,還要負擔龐大的社保金,實在讓很多台商們吃不消。當時很多傳產型台商就紛紛表示,利潤都被勞動力成本吃掉,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乾脆關廠不做了,而為了避免台商撤廠,當年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私相授受,允諾台商不必足額提撥。(彭媁琳, 2014) 

    2014年4月東莞台商寶成集團因未依新《勞動合同法》提撥足額的5險1金,引發大罷工,大陸勞工為了維權,一股追繳雇主提足社保金的罷工行動,已開始在各地蔓延。相關官員說,這波罷工有不少是肇因於員工不滿5險1金未提足,影響其社會保障。但對台商而言,政策更迭法令翻修,當年大陸政府為了招商,允許台商不必提足5險1金,但如今大陸勞工維權意識高漲,寶成就因過去未提足5險1金,面臨被追繳15年的積欠的社保金。(彭媁琳, 2014)

    南早中文網報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東莞就有至少4000家企業倒閉。這個數字雖然未獲得官方證實,但東莞市長袁寶成也表示,2014年東莞倒閉428家企業,可能存在一些企業倒閉後沒到工商登記的情況。中國大陸廣東省東莞市台資興昂鞋廠亦傳出自2016年2月10日起結束生產經營。回顧過去幾年,東莞製造業面臨訂單流失、生產線外移等困境,被大陸媒體稱作新一波的「工廠倒閉潮」。(中央社, 2016)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鞋子屬流行性、消耗性、季節性商品,除少部份基本長銷經典款如TOM’S之類的休閒鞋、圓口娃娃鞋、方頭莫卡辛鞋...等之外,一般產品的生命週期非常短暫,通常都只有3~6個月左右的存續期。

    依全球鞋類產品開發週期來說,一般每年分2~4季,如下知名國際鞋展時程大多是春夏、秋冬各為一季。

A.1月、6月-義大利加達國際鞋展(Garda)

B.2月、8月-美國拉斯維加斯鞋展(Western Shoe Assocication)

C.2月、7月-德國杜塞道夫國際鞋展(GDS)

D.3月、9月-義大利米蘭MICAM鞋展

E.2月、6月、8月、12月-美國紐約FFANY國際鞋展。

F.4月、11月-日本東京國際鞋展(Tokyo Shoes Expo)

G.5月、10月-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製鞋產業結構概述   

    鞋業上、下游生態分別為、原物料供應商、材料加工廠、成品鞋製造商、品牌貿易商、中盤商、代理商、實體百貨及線上零售通路等。製鞋材料的來源廣泛,涵蓋的產業包括皮革業、毛皮整治業、紡織業、塑膠業、橡膠業、石化業、五金配件廠商、紙製品包材製造商、各式材料加工廠。其他相關產業尚有機械製造業、資訊軟體服務業等等。因為鞋材來源過於分散,當這些相關材料廠商隨著製鞋廠商進行生產基地移轉後,最終造成在地材料取得困難,生產成本居高難下。

    傳統的產銷模式是品牌商或貿易商提供計設稿委託鞋廠進行代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有設計能力的工廠甚至可跳過貿易商自行設計開發產品提供給客戶下單,並配合客戶需求進行款式的微調與修改(ODM,Own Designing & Manufacturing ),或建立自有品牌(OBM,Own Branding & Manufacturing)直接參與國、內外鞋展經營市場。

鞋業上下游產業關系產銷流程圖傳統製鞋代工廠的產業價值鏈如下 :

製鞋業產銷流程圖-股感知識庫 (Leo, 2016)

 

引_ 製鞋業上下游產業關係圖_by Ann

 

製鞋代工廠產業價值鏈分析_by Ann

資料來源:節錄自筆者碩士論文(105)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鞋子的製作流程概述

一、樣品開發流程概述:   

  1. 打版/新楦開發: 一般來說是先由客戶或設計師提供鞋款設計圖,再交由版師製版。有的客戶或設計師不提供設計稿者,會改以不同鞋款照片或原樣鞋混搭方式,要求工廠依其需求打版。如有現成鞋楦可使用者方可立即製版。如無現成鞋楦,則需商請客戶提供母楦或依需求另行開發新楦。
  2. 試做與打樣: 製版完成後試做,提供樣品于客戶參考並評估量產可行性。一般來說即使是有經驗的老師傅,也需試版個2~3次版型方可臻至完善,加上客戶的來回修改,一款鞋版改上7~8次也是常有的事。
  3. 材料用量計算與報價: 依試版的版型與材料進行材料用量試算並估價。如有材料最低採購量問題者需找尋替代方案,例如請客戶下足最低材料採購用量的訂單或更改材料的使用。待客人確認訂單數量與單價,接單後即可依此用量進行材料採購。

二、鞋品量產流程概述:   

  1. 產前試做: 進入大量生產流程之前,以手剪鞋面方式進行手工試做電腦級放出來的紙版,確認各尺碼鞋款版型是否有問題,或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畢竟電腦級放出來的紙版並非100%零誤差。
  2. 量產打刀: 將試做無誤的紙版送斬刀廠打刀。一般來說,訂製鞋或手工鞋訂單量少,無法負荷高額斬刀成本,主要以手工剪裁為主,故老師傅的手藝很重要。
  3. 產前斬刀跳號試做: 試用回廠的斬刀是否沒問題。
  4. 鞋面裁斷/印刷高週波: 跳號斬刀確認無誤後量產程序正式開始。依訂單需求,將皮料或布料進行裁斷,完成需要組成鞋面的部件材料。另各部件上有圖案者,於材料轉送鞋面針車前,需依客人要求先行印刷、烙印、壓高週波或電繡完畢。
  5. 鞋面針車: 將裁斷完成的部件組合,削皮、折邊、拉補強、上飾扣、車縫固定等,此部份工序繁雜,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來完成。
  6. 底部成型:「楦頭」是製鞋的重要模具。一般車拉幫的鞋子 (Strobel) 又稱加州做法、入楦或套楦,其做法是先將中底布與鞋面車合後再入楦、貼底、進烤箱加硫定型。另一種方式是攀幫鞋(Board lasting)又叫結幫鞋,由師傅或線上作業員進行全鞋拉幫與攀幫,其做法是先將中底版固定於楦頭上,再將鞋面套上楦頭,然後將鞋面刷膠固定於中底板四週。以全攀幫來說會先攀前幫、掃後幫、在拉腰幫,然後送進烤箱加熱讓鞋子定型,待鞋子出爐後再進行鞋底的打粗與貼底。(如下圖)
  7. 品檢與包裝: 鞋子完工品檢後即可將成品包裝,送交物流廠商配送到品牌商或通路代理手中,進而逶過零售商送至終端消費者的手中。傳統外銷製鞋產業從商品開發、材料採購、量產製造到終端消費者取得商品,耗時約需1年至1年半的時間。例如今年12月開發的商品可能是明年8月出貨,後年春季要銷售的。而內銷製鞋產業雖然少了國際商品海運的時間,然生產步調快者也需約半年左右的時間。

鞋類製具群圖解

三、為什麼一線品牌童鞋會貴呢? 各製程層層把關嚴格,測試費用高昂

    以美國知名 S 品牌童鞋為例,在進入大量生產前,會有一次又一次的試穿測試,基本號試穿、跳號試穿、全鞋磨損試穿…等等,以5,000雙鞋為基本接單基礎來說,光開發、試做、試穿、試賣的樣品,每款平均多達40~50雙或更多;一次又一次的材料測試,從樣品開發階段開始,由面部、底部各部件材料諸如五金、鞋眼、一根車線、一片布襯、鞋面用處理劑…等等。

    這些永無止盡地的材料測試包含物性測試 (耐撓、耐曲折、乾濕磨擦、沙輪耐磨、乾濕耐磨、各式撕裂測試、針洞撕裂、拉力、耐汗、耐水色牢度、老化、剝離強度、延伸性等測試)、化性測試 (甲醛、老化六價鉻、AZO偶氮染料,分散染料,總鎘,總鉛,可浸出鉛,鎘,鉻,汞,砷、有機錫、PH值、五氯苯酚、四氯苯酚、鄰苯二甲酸(DEHP,DNOP,BBP,DBP,DINP,DIDP)、富馬酸二甲酯(DMF)、全氟辛烷磺酸(PFOS)、壬基苯酚 NP/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EO(表面活性劑)及REACh 法規中所列出的高度關注物質(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SVHC) 清單項目…等。)還有每批、每色的進貨材料測試、每票出貨全鞋抽樣測試(物性+化性)…各階段都有鞋子與鞋材前()進測試中心、步步嚴格把關,出貨前的全鞋測試萬一出了問題,立即排除萬難重工,把出問題的部件換下來是唯一的途徑,再萬一測2次沒過的話,最終下場可是整批出不了貨的。

    為避免測試費用過於高昂,稍有規模的品牌代工廠都會自備物性測試實驗室,待先行自測沒問題後才會送第三方測試機構如ITS、SGS、TUV...等再次測試後出具貿易商或品牌商可接受的材料或全鞋測試報告。

 

資料來源:如上一、二節錄自筆者碩士論文(105),三為筆者多年開發製鞋經驗,照片部份自拍、部份收集自網路後重新編排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鞋子的材料與結構

    製鞋產業由最上游的原物料開始,不同部位的鞋材需要不同的原物料來生產,鞋材的種類非常多元且廣泛,一般來說常用的鞋面材料為皮革(牛皮/豬皮/羊皮)、人造皮革、帆布、網布、海棉、鞋帶、黏扣帶、編織帶、鬆緊帶等。鞋底材料則為橡膠發泡、EVA發泡、PUTUPTPR、皮底、耐磨底等材質。其他尚有PU鞋墊、EVA或乳膠發泡鞋墊、車線、熱熔膠、港寶、尼龍補強帶、五金飾扣等配件。以上材料的生產基地包括鞋機製造商大多隨著國際製鞋基地的移轉已遷移至海外,台灣留存的多半為中盤商。  

    除最簡單的海灘夾腳拖或知名的布希鞋等單一材料射出鞋不論,一般的涼、密鞋最少由鞋面、內裡、鞋墊、車線、中底、大底、各部補強、五金飾釦等組成,如下(8) 少則10來樣材料,多則20~30多樣的也有。一雙鞋不但組成的成份複雜,製作的工序更為繁瑣。 

引_鞋材供應概念股2.png

資料來源:股感知識庫 (Leo, 2016),筆者增補鞋子部件名稱

資料來源:節錄自筆者碩士論文(105)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工業暨鞋業發展歷程

引-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圖.png

資料來源:詹文男、蘇孟宗、陳信宏、林欣吾. (2015). 2025台灣大未來:從世界趨勢看見台灣機會. 大立文創.

    回顧台灣數十年來產業發展歷程與其他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大致相同,初期以農業為主,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工商服務比重的增加,平均每隔 10~20年產業就會有結構性地改變,如上圖所示。

壹、1946-1952 戰後經濟重建時期 (勞力密集階段)

圖 2 昭和30(1955)年代在日本大熱賣的台灣香蕉

資料來源:林于昉(2014) 秋惠文庫,2014-08-09

    二次世界大戰後,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當時的台灣為了穩定社會、恢復經濟,透過各項政策引導,初期以「進口替代」為產業發展重點,採取關稅保護、限制進口,並扶持國內生產民生必需品的輕工業發展,如電力、肥料、紡織業即為優先發展項目,使台灣經濟在短時間內得以復甦。當時以大量米糖及其他農產或加工品出口賺取外匯,如(圖2) 台灣將大量香蕉銷往日本即為一例,後來糖業、電力與肥料也成為50年代公營事業的三大巨頭,並支撐了未來的工業發展基礎。

 

貳、1953- 1960 依賴美援時期 (勞力密集階段)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業背景

   製鞋業是傳統的勞力密集型產業,在1960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擁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早期的台灣,由日本引進製鞋技術,豐沛的人力加上國際技術轉移,198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隨後便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知名的”製鞋王國”, 當時我們鞋類出口值可是世界第一,是真正的「Taiwan No.1」。

   然在1980年代中期由於經濟環境快速變動,新台幣急劇升值,工資上漲,勞工短缺,使得鞋業和其他相關勞力密集產業大量轉往東南亞、泰國、大陸、越南等地設廠,台灣的勞力優勢不再,甚至人才、技術與資金都移往成本較低的國家。而當時的中國大陸正好推動各項經濟改革措施,積極開放招商引資,對具先進技術的外商提供廣泛的優惠投資條件,如稅收減免、土地使用費、生產經營條件等給于最惠待遇,在語言及各方優勢絛件下,成了台商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的首選之地,造成了台灣第一波勞力密集產業的西進,進而帶動台灣中部製鞋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大移轉。

   20多年後的今天,當初轉往大陸的台商也同樣面臨了當年台灣所遇到的產地幣值高漲與缺工問題的窘境。近年來,鞋業在大陸經營環境日趨嚴峻,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的鞋企倒閉潮與鞋企大洗牌,2013年鞋企倒閉潮再起,大陸沿海各省份的鞋類相關產業廠商倒閉消息頻傳,至2014年底大陸鞋企達關廠高峰期;尚在苦撐的台資鞋廠也早已規劃或應客戶要求將生產基地移往更低廉、具充沛年輕人力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等。然自2015年起越南、柬埔寨、緬甸這些國家亦漸步上大陸經濟發展後產生的工資高漲、排華、罷工、暴動等問題,導致我國製鞋業者再度面臨成本高漲的壓力。部份資金雄厚的台資鞋企甚至已將生產基地移至工資更為低廉的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及非洲等地,一切建設不但得重頭開始,還得在當地先造鎮,再設生產工廠。  

   如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董事長 林昭傑所說:「製鞋這技術當初從歐洲傳到美國,美國做了20年傳給日本,日本又做了20年傳給台灣,台灣70年做到90年也做了20年,要出走了,它其實只能夠在窮困的國家風光20年。」當年歐洲將製鞋技術外傳後,至今仍保留不少精湛的傳統製鞋技藝,他們雖然捨棄了大量生產,但轉型高階的精致手工製鞋,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台灣已深耕製鞋產業數十年,培育出眾多優秀的製鞋人才,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掌握製鞋的關鍵技術與資源,即使世界的製鞋版圖不斷的在移轉,然稱霸全球製鞋業20多年的台灣依然是製鞋界的龍頭,現今全球前十大製鞋廠諸如寶成、豐泰、清祿、隆典、九興、通佳等集團,台商就占了全球外銷產量的7成,全球每3雙鞋就有1雙是台商代工製造的。

    數十年來累積的製鞋經驗是台灣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以下將依台灣工業暨鞋業發展歷程、政府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製鞋材料結構與製程、台灣製鞋產業結構、產品生命週期等進行分節介紹,以了解產業的特性及各時期面對的轉折點再做進一步問題的分析。

資料來源:節錄自筆者碩士論文(105)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出社會工作到現在,幾年來,不知不覺橫跨了鞋業的製造、貿易到銷售三大領域,一路從鞋廠樣品室的小開發、外銷鞋貿商業務再到鞋貿商附屬的電子商務部門擔任網路行銷企劃最終又回歸到鞋廠的開發部,算算時間,猛然驚覺在鞋業界竟也待了將近要20年的時間了,趁著這2年的假日回到學校重溫校園生活之外,也順便整理了下近年來的鞋業發展概況與如今科技蓬勃發展下的外在環境改變為該產業所帶來的影響。

    以下內容,節錄自筆者的產業論文「台灣中小型製鞋企業轉型升級之路」,以沒接觸過鞋業或有意進入鞋業界的新人來說,該文章內容,應可讓人對台灣(台商)鞋業有個簡單而系統性的概念與了解,有興趣可一讀。

    * 鞋業先進良多,製鞋人大多有從一而終的特性,很多人一做就是30~50年(做了挑戰性高的鞋子通常很難轉行,不知為何,轉來轉去總會轉回來…),內文如有錯誤或疏漏之處,還請鞋業先進們不吝給于給提點與指教(請鞭小力一點…),謝謝。  By Ann 2017.08.12

緣起       

    傳統製鞋產業是非常重要的勞力密集型民生工業,一雙鞋的製程工序異常繁雜,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方可完成,可在一地提供穩定而大量的工作機會。在1960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憑藉著國際製鞋技術的移轉及充沛的勞動力,台灣鞋業曾經擁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並享有”製鞋王國”的美名。製鞋產業同時也是種需隨著一地的經濟增長、工資上揚被迫不斷遷徙以取得廉價勞動力帶來成本優勢的勞力密集型產業。以數十年來國際製鞋基地移轉的歷史來看,從日本、台灣、大陸再到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不斷追逐人口多、工資低的國家是該產業不可逆的宿命途徑。

    然而,隨著網路的興起與科技時代的演變,2011年由德國發起的高科技計畫,以投入大量資金來提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慧化,建構物聯網及智慧工廠的工業4.0 (Industry 4.0) 概念在世界各地延燒,第四波工業革命的到來令過去依賴廉價勞動力帶動製造業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美國知名運動品牌Under Armour(UA)創辦人普朗克在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更不客氣的說:「我們產業實在是太懶了,永遠在追逐低價的人力,是時候該『破壞』這樣的供應鏈流程。」他說,大廠已決意擺脫,因為低價人力而只能在亞洲生產的限制,這回將一次破壞百年的遊戲規則。 (曾如瑩, 2016)。可預見的,這一波新創科技所帶來的產業變革,將為製鞋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基於如上科技時代的轉變,本研究將以1990年代外移至大陸的台資鞋企為主要視角,探討該產業在這一波網路與科技的巨變下,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為何,並透過產業分析來進一步了解,當初因工資高漲、匯率上揚、勞動力短缺而外移的製鞋產業是否有機會能夠重新回到台灣的懷抱。

背景

    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透過平板、手機等輕便的行動通訊裝置,隨時隨地,包羅萬象的網路資訊隨手可得,網路的興起帶動科技發展,由電腦和網際網路帶來數位科技變革是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藉由於數位技術的演進,例如3D列印,讓人人都可成為製造者的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已成現在進行式 (張體偉、孫豫寧譯, 2013)。自從1989年網路發明以來,人們生活型態的轉變,快得超乎我們想像。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