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與不穿鞋的不同
美國科學家曾在《考古科學雜誌》上撰文聲稱,雖然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鞋子距今只有1萬年,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早在4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穿鞋了。
這個結論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劉易斯分校的人類學家埃里克?特林考斯提出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人體骨骼的形狀、大小與它們長期以來承受的力量有關。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提姆?韋弗說:「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說,骨胳反映了一個人一生中所承載的壓力。如果你在體育館工作,不僅你的肌肉更強健,你的骨骼也會更粗大。」世界各地的古人類考古發現都顯示,古人的腿骨、腳尖骨都較現代人粗大,原因就在於,在當時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人們為求生存,不得不進行更多的行走、攀登和負重等動作。
特林考斯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時尚是如何改變體型的科學家,從2005年開始,他就開始進行關於人類腳趾變小之類的研究,並獲知了更多關於鞋子是如何改變人們行走方式的數據和知識。特林考斯發現,在距今4萬年前,人類的腿骨仍然非常粗壯,但是腳尖卻開始變小。腿骨沒有明顯變化,而只是腳尖變小,唯一的解釋就是人類開始穿鞋了。而他做出這項判斷的理論就是:人類趾骨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這項發現將人類開始穿鞋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萬年。
美國新澤西州魯特捷斯大學人類學家蘇珊?查其爾也指出,穿鞋確實會對人腳的形狀和大小產生明顯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經常穿鞋與不常穿鞋的人腳之間也會存在明顯的區別。經常穿鞋子而且穿得很緊的人,很容易患上一種被稱作拇趾囊腫症的腳病,其症狀就是拇趾的骨頭或軟組織疼痛和腫大。而相反的,不常穿鞋的人的腳會變得很寬,而且拇趾與其它四個腳趾間的距離也要大些。甚至連女人經常穿高跟鞋後,小腿的肌肉也會變少。
儘管如此,查其爾並不完全贊同特林考斯的這個斷定。她指出,其實在4到3萬年前的時候,並不只是人類的腳趾骨開始變小,他們四肢的骨骼也開始變小。這只能說明人類當時行走等動作減少了,而導致這些的原因很可能是生產力發展導致的社會分工,人們因此不用像他們的先人那樣忙碌才能果腹。當然,也有可能當時真的出現了鞋子,但是現在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淌過歷史長河的鞋
在人類歷史的初期,人們都是「赤腳大仙」,他們光著腳板,奔走在原始森林、草原和海邊,忍受著腳下的荊棘、尖石,有時則是滾燙的地面。後來,在遙遠的非洲南部海岸,離印度洋不遠的克拉西斯河河口,穴居的雙信智人發明了服裝——用醃製過的動物皮毛製成的衣服。而為了保護腳底板,他們就一把揪過手邊的任何東西,比如說樹皮、大樹葉,或一束束的野草等,用堅韌的藤條或長草綑紮在腳底。行了,就這樣,人類最早的鞋子就誕生了,雖然不是很美觀,卻很實用。之後或之前幾萬年里,這種最原始的鞋子相繼在世界各地出現。
後來,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又發明了涼鞋。它基本上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棕櫚、紙莎草或野草編結並用植物纖維做成環子,套在腳趾上。這種鞋子被廣泛發現於北美等地。一種則是從經過處理的皮革上切割下一塊,沿著邊在上面鑽孔,然後穿上一根皮帶,皮帶可像繩子一樣拉緊,把鞋子拉到位。在秘魯帕恰卡馬克的安第斯山脈的高山深谷中,曾在一座木乃伊的墳墓中發掘出這種最古老的涼鞋。據估算,這隻涼鞋有近千年的歷史,其製作用的材料是美洲駝皮。